景区动态

大美阿拉善之缘起和诠释

    阿拉善历来被人们誉为风水宝地,这么多年默然横亘于西部,经历着湮没,沉浮,淡出,飚升,辉煌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语词,最终它还是潜力毕显,昂扬在贺兰山以西,抖擞在北方原野,它的名声和流传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呵,这片得益于上苍赐予的丰腴之地和世代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胼手胝足的父老乡亲。
    破解和阅读大美阿拉善之缘由,原先多从功利谈起,或从观赏角度赏析,却忽略了文化主体承载的核心部分。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才创造了这片土地的生机、魅力和图腾。他们世世代代用创造的双手抚摸着这片未能“面朝大海”的土地,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守护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巴丹吉林沙漠一隅
    大漠驼乡之美誉,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骆驼存栏达24万峰而得,然而伴生的是沙尘暴、草原褪化、居延海干涸……21世纪以来,生态建设紧锣密鼓,退牧还草势头正劲,阿拉善的绿色逐渐舒展开来。紧接着,观赏石之风席卷漠北,化工城乌斯太独步蒙西,经济放量增涨,给这片土地凭添惊艳和靓丽。阿拉善的社会结构、人文环境进入新的纪年、新的语境、新的今天,历史亦翻开了新的文本。
    那年月,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唏惶。然而,这里的人却古道热肠。在阿拉善一些牧区,甚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牧民们用热茶热饭,招待着过路的素昧生平的陌生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西努尔盖下乡,一个叫达西玛的蒙古族额吉,见我独自一人,给我缝皮袄,煮羊肉,问寒问暖。寒夜里,让我睡在蒙古包最暖和的位置……至今我和她们一家都保持着联系。每每想起那些往事,禁不住泪水潸然。一位广东驴友徒步穿越腾格里沙漠后,唇裂舌干,步履踉跄,然而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这里的人真好”。
    居住在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阳光花园某单元二楼的努尔盖苏木阿拉腾塔拉嘎查搬迁牧民官布策登、娜仁图雅夫妇,住上了80多平米的楼房。放了一辈子骆驼的老俩口,现在领着二千多元的“工资”,每天奶茶喝着,羊肉煮着,电视看着,之于他们这简直是一场梦。
    阿盟人纯朴厚道,就是现在见面还有人问:“吃了没?”
    阿拉善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沙有水有羊有骆驼有奇石有胡杨有资源有历史有传说,用有用的,吃有吃的,看有看的,逛有逛的,只有置放在当代的大背景里,才构成了大美阿拉善的全部要件。
    在乌力吉,俯拾皆是的就是石头。在这些人类从未翻动过的土地上,几万年后,为我们慷慨奉献出了紫玛瑙、“沙漠奇”等人间珍稀,“小鸡出壳”、“岁月”等已成为石中极品、罕品。奇石业的勃兴,带动了一方经济,几万人涌入奇石流通领域,每年成交额达数亿元,许多牧民找到了吃饭路致富路,有的已经开上了新款越野车,叙写着阿盟人“点石成金”的传奇。紧接着,阿拉善世界沙漠地质公园的定位和获批,再次将这块被誉为“秘境”的土地进行了打造和提升,从拉骆驼在沙脊上为生计奔波到品味“上帝画下的曲线”:在洇湿开了的水墨画上寻觅前所未有的美学新意,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沙漠一举成为阿拉善人新的财富高地,在旅游业间声名鹊起。而乌斯太,则用本土的原盐、煤炭等化工原料,进行新的化学结构和排列组合,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昔日荒原已是风生水起,不可同日而语了。
    从第一次凝视贺兰山的驳马奋蹄到第一次在巴丹湖畔领略海子与古庙的精准默契,回眸从山的轮回到沙的轮回,那不过是历史旋动的一个坨螺而已。行走在贺兰山的羊肠小径,我已多半沉浸在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深情而苍凉的诗文里,不能自拔了。
    时光若白马过隙。
    近年,民生工程投入凭添力度,涉及医保、低保、养老、供暖、供气、交通、排污等,居民尝到了甜头。
    现在,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衣食足,知廉耻,明礼仪,讲诚信,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李德平、张菊花们便是他们中的佼佼者。老百姓活得自信且快乐,幸福指数提高。时常念叨着苏武牧羊的故事,想着三道桥的紫蘑菇上市了没?老爷子则在荫凉处打着“花花”。人们每天早出晚归、朝九晚五,挣钱养家,过着踏踏实实的每一天。
    现在,巴彦浩特一天一个样。新城区的崛起,营盘山生态景观海市蜃楼般现身,定远营古城遗址呼之欲出,成了巴彦浩特城市建设的大手笔。多年不见的小桥流水,绿荫飞瀑,飞檐雕栋,古宅大院,又在眼前。白天看绿化,夜晚看亮化。如今,东西区间的草沟,已被大片的苗木绿荫涂绿,草间卧着的卵石上,居然长出了一层毛茸茸的苔藓:入夜,灯火把营盘山、湖泊、体育场等主体景点装扮得色彩纷呈,城中有山,山下有水,水边有城,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古城变得厚重、生态、典雅、宜居起来,西部明珠的称号实至名归,人们感叹着久违了的盛世景象和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
    大美阿拉善,从历史走到现在,一步一步,一天一天。
    临策铁路、巴银高速彩带般从西戈壁飘过,神舟号飞船从古弱水畔惊世一飞……美学诠释已显得力不从心,审美目光大跨度地从这片秘境掠过。最是营盘山顶那种极目的鸟瞰,一览无余的别样,是一种醉人的眩晕,美到极致。
    我的故乡,我的精神家园。
    阿拉善人走多远,都想着家乡的手把肉、拉条子、大馅蒙古蒸饺、咸沙葱。
    阿拉善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有传奇的地方,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
    大美阿拉善,便是祥和与美丽生成和升起的地方。这里有上帝画下的曲线,有岩石上作画的鬼斧神工,有珊瑚玛瑙的神奇聚集,有人民的质朴勤劳、智慧善良、百折不回,使这片土地美轮美奂,姹紫嫣红,逐渐步入天人合一的境界,他们建设和夯实了两个文明的厚度。许多在延续,许多在摒弃,不变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那颗善良的心。它不卑不亢,惊艳着,踏实着,不屈不挠着,从内核到外壳,从物质到精神,都走向自然与人的极大和谐,景美与人美的最大契合。
    大美阿拉善,是一种透澈心扉的美,荡魂慑魄的美,感天动地的美,此美之于阿拉善,乃顶尖极美,谓之大矣。
    呵,这片魅力无限的土地,这些实实在在的阿拉善人……
    作者:董培勤 文章来源:阿拉善日报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新会员注册    忘记密码?

联系我们

  • 地址: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路
  • 邮编:737300 QQ:27391810
  • 电话: 0483-6026555 15714833331
  • 传真: 0483-6022999 15904833031
  • 邮箱:badanjilin126@126.com